在抗击癌症的战场上,柳州市人民医院以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为核心,融合前沿技术与个体化方案,让肿瘤患者获得全程、连续性管理。近年来,医院凭借临床重点专科建设、高难度手术转化率的显著提升以及“无呕病房”等创新实践,让“谈癌色变”逐渐转变为“科学抗癌”,托起患者新生的希望。
专病专治,用高质量医疗技术赢得信任
2024年,医院肿瘤外科入选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,这背后承载着每一位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敬畏与执着。61岁的王先生(化名)是贵州省从江县的一位退休老师,2024年底在外院确诊为左肺鳞癌,IIIB期,因无手术指征,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前往柳州市人民医院求诊。

经过多次多学科联合诊疗,专家团队为其制定了专业的规范化、合理化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。三个周期的免疫联合化疗后,王先生符合手术指征,经手术团队密切协作,顺利切除晚期肿瘤。“原本以为要放弃,没想到迎来了希望。”王先生的感慨,是医院技术实力的缩影。

近年来,医院治疗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明显提高,微创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比例大幅提升,许多曾经需要转诊至外地的患者选择留下治疗。一位从外地来柳治疗的患者说:“这里的医生既懂最新技术,又愿意花时间解释每一步治疗。”
强强联手,打造个体化精准治瘤方案
每周三下午,门诊二楼的多学科会议室总是格外忙碌。肺癌MDT团队的专家们围坐在一起,对着CT影像讨论病情。“这个结节靠近血管,穿刺风险高,建议先做基因检测。”“如果检测到突变,靶向治疗可能更合适。”这样的对话,医院十个肿瘤MDT团队每周要进行数十次。

54岁的李先生(化名)则是肝癌MDT的受益者。在单位体检时,他查出肝脏多发肿块,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晚期,已无法手术或接受传统治疗,预期生存仅数月。肝癌MDT专家组迅速组织多学科联合诊疗,经过17个月治疗,从单一靶向到多种联合治疗,配合营养管理与抗病毒治疗,奇迹发生,李先生的病情转化为可手术状态。最终,手术团队成功为其实施高难度肝脏右三叶切除术,切除了肝脏肿瘤病灶。

这样的协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:乳腺甲状腺癌MDT成立七年来,晚期患者手术率持续提升;血液肿瘤MDT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多所医疗机构知名专家,血液病规范化诊疗能力不断提高;垂体瘤、胶质瘤MDT规范化系统推进,受益患者数量持续增加……每一个数据的提升,都是团队协作的成果。
治病更治心,给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
一说起肿瘤,少有人不畏惧,特别是恶性肿瘤,很多人都是“谈癌色变”,认为得了癌症就意味着离死亡不远,病人与家属常常背负巨大的心理负担。因此,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,医生不但要治病,还要治心。

走进肿瘤科病房,贴满彩色便签的“心愿墙”引人注目,医护人员暖心回应患者心愿,让治疗满是温情;每天清晨,乳腺甲状腺外科病房里,艾灸轻烟袅袅,护士正为化疗后的患者悉心治疗;病房为颈部淋巴清扫术后需无油饮食患者提供多种套餐品种选择、为贫血患者准备富含铁元素的食物、为甲状腺患者提供低碘餐等;免费提供山楂饮、陈皮饮等提振食欲的开胃茶,缓解手术、化疗后患者恶心、呕吐等不适症状。

为更好地减轻放化疗带来的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等常见的不良反应,医院积极开展“无呕病房”建设,2024年11月获“广西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规范化管理示范病房”授牌,先进的医疗设备、科学的用药策略以及个性化护理方案,让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在“无呕病房”中体验到更为人性化的治疗体验,重拾生活信心,共抗病魔。
金杯银杯,不如老百姓的口碑。柳州市人民医院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治疗肿瘤患者疾病的同时,更是用温馨、热情和爱心,关怀着每一位患者,用暖心的优质服务践行医者仁心,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、更高技术、更高水平的医护服务,提升患者生存质量、延续生命,重新开始新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