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一样的“怦然心动”—房颤

发布日期:2024-05-27

来源:

点击数:



心房颤动(以下简称房颤),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,正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。它不仅会增加患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,还会影响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。在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背景下,这种病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。因此,普及关于房颤的知识、预防方法及其治疗选项变得尤为重要。

什么是房颤呢?

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,常原发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如冠心病、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。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,每分钟心跳60-100次,房颤时,心跳往往快而且不规则,有时候可达100-160次/分,不仅比正常人快,而且不整齐,其核心特征是心房快速而不规律的收缩,失去了正常的节律性。

房颤有哪些典型症状?

要识别心房颤动,我们需留意它的常见症状,大部分房颤患者表现为心慌心悸、胸闷胸痛、呼吸困难、头晕黑朦、乏力、晕厥等症状。并且在房颤发作时,患者心房收缩功能减弱,可能导致血液逐渐凝结形成附壁血栓,脱落后堵塞血管,阻断脑部供血诱发中风。此外,心房颤动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。但也有部分房颤患者无任何症状,这也是为何该病经常被忽视的原因之一,这可能导致卒中或死亡等严重后果,无声息的危害患者的健康,所以又称为“隐形杀手”。

哪些人容易得房颤?

房颤人群在不断增长,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房颤,伴随年龄的增长,发生房颤的风险也在增长。诱发心房颤动的因素多种多样,包括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风湿性心脏病、二尖瓣脱垂、先天性心脏病等,有基础心脏病的人更容易发生房颤。而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、肥胖、糖尿病、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也容易得房颤。劳累、精神紧张、感染、疼痛、饮酒、吸烟等因素也会诱发房颤的发生。

医生,得了房颤以后,该怎么办?

相信许多人都在疑惑,如果得了房颤,该如何治疗?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。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窦性心律、控制快速心室率、防止血栓形成,预防脑卒中;手术治疗可以根治,但是有一定的复发率,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和外科手术治疗。



   药物治疗1.维持窦性心律,可使用胺碘酮等,但副作用较大;控制心室率,可改善症状,但是房颤依然存在,无法避免血栓。

药物治疗2.抗凝治疗,预防血栓发生,同时有出血风险,需要终身抗凝。

射频消融治疗:可以根治,是最理想的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,手术创伤小,恢复快。

外科手术治疗:需要开胸或者胸腔镜手术,创伤较大。

如何预防房颤的发生?

面对心房颤动,预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。控制血压、血糖和胆固醇水平是基础措施;此外,戒烟限酒、保持健康的体重、定期运动及适当放松以减轻生活压力,都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。

1.积极治疗原发病

控制好心血管危险因素,如高血压患者应坚持用药,保持血压正常,冠心病或心脏瓣膜有问题的患者应及时治疗,定期检查,评估用药情况。

2.生活方式调整建议

(1)合理饮食

房颤患者应该保持低盐、低脂、低胆固醇的饮食,多吃蔬菜、水果和全谷物食品,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。

(2)规律运动

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,提高身体免疫力,房颤患者可以选择散步、太极拳等运动方式(可根据心肺功能测定等方法评估自己运动耐量,医生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从而保证运动安全)。

(3)戒烟限酒

吸烟和饮酒都是房颤的危险因素,患者应该戒烟限酒,以降低复发风险。

(4)保持良好的心态

规律生活,保证充足的睡眠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康复,房颤患者应该学会调节情绪,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。

(以上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
编辑:易兰      

 审稿:汤柳丽    
  审核:护理部 房惠惠

关闭

©版权所有 2020  柳州市人民医院    技术支持:博达软件   管理登录

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98号    桂ICP备06011751号-1

快速服务热线(咨询、投诉、建议):0772-3612345    邮编:545006    地址:广西柳州市文昌路8号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