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射科是临床诊疗的“前沿哨兵”,为疾病早筛、定位与诊治提供关键支撑。近年来,柳州市人民医院以提升平台科室能力为抓手,聚焦影像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。放射科通过开设影像门诊、推动检查互认、深化多学科协作,以患者需求为引领,在通俗化报告解读、化解重复检查、突破微创技术、优化弹性服务中践行医者仁心。
影像“说话”:专业判读架桥梁,人文关怀暖人心
如何将复杂图像数据转化为患者能理解的健康指引,考验着医疗服务的温度。
位于柳州市人民医院门诊二楼的放射影像门诊,由科室资历深、经验丰富的副高级职称以上的资深专家轮流坐诊,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影像资料判读和分析。

近日,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因体检发现肝脏有一个占位性病变,在当地医院检查后,怀疑为肝癌的可能性大。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放射影像门诊,接诊的专家仔细查看了患者的影像资料,并联合相关临床科室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(MDT),暂不考虑为肝癌。经过进一步MRI检查,最终确诊为肝血管瘤,这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。这个结果也让患者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。
在交流中,专家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,帮助患者理解影像报告中的专业术语和检查结果,让患者更加清晰地掌握自身病情、缓解焦虑情绪,主动参与后续诊疗决策,让医患沟通成为信任的纽带。

资源“共享”:打破壁垒提质效,互认网络惠民生
为了避免患者短期内重复检查,医院全力推进国家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政策。挂靠医院放射科的柳州市放射影像专业质控中心,已完成全市89项放射检查项目的互认资格评审,并向广西放射质控中心提起申请,积极推动实现广西区内互认。

科室通过“外院报告复核+个性化建议”模式,既减轻患者重复检查负担,又激活区域医疗资源效能。此前,一位外地患者携带未明确诊断的影像资料前来,专家进行专业判读后,根据具体情况推荐患者到相关专科进一步就诊,避免了患者二次检查,节约了医疗资源。

技术“攻坚”:创新突破解难题,弹性服务应需求
当技术创新与人性化服务并重,医疗便有了更多突破空间。放射科深度融入多学科联合诊疗,创新开展前沿影像技术项目,为患者提供更优质、便捷的医疗服务。

患者龙女士(化名)因血尿入住柳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,检查发现其右肺、右肾、腹膜后间隙各有一个肿块,诊断不明确。经过泌尿系肿瘤多学科会诊(MDT)专家小组讨论,建议同时穿刺三个病灶以获取准确病理诊断。
放射科团队经讨论确定最佳路径,通过CT一次性扫描定位后同时对三处病灶进行穿刺取样,仅用1小时取得组织标本。患者无不适,术后1小时即可进食活动。

为了发挥医学影像技术在现代医疗中的更大作用,实现病灶直观展示、精准治疗规划及多学科协作(MDT)可视化共享,科室采取多项举措:强化文献学习与后处理培训,优化分析原始影像数据以多平面呈现图像信息,助力临床精准诊疗。应用的三维成像技术,促进了外科、肿瘤科及放射科协同讨论。例如,在肝肿瘤切除术中,利用VR模型明确肝段受累范围,并结合门静脉重建技术制定个性化切除方案。
同时,放射科还推出“午间无休、夜间延检”的暖心服务,为上班族提供便利。每日中午12:00-15:00开设常规检查,CT检查延时至晚间22:00,提供更多时段选择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检查。
技术创新永不止步,健康守护始终在线。医院将持续以患者需求为导向,深化影像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优化。通过扩大检查互认范围、深耕多学科协作模式、精准定位病灶的微创技术攻关等举措,切实减轻患者负担,提升诊疗效率,让每一份影像报告成为临床决策的可靠基石,用专业与温度搭建医患信任的桥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