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深化医改的时代浪潮中,公立医院如何突破传统服务模式瓶颈,让优质医疗资源更高效、更精准地惠及百姓?柳州市人民医院锚定“服务模式创新”的关键路径,以机制创新打破学科壁垒,以数字技术重构服务流程,以效率提升优化资源配置,让医疗服务的温度与精度在每个诊疗环节中自然彰显。
“破壁融合”再升级,深化多学科协同诊疗
传统医疗体系中,科室壁垒导致的碎片化诊疗曾让患者面临转科繁琐、重复检查、方案不统一等难题。柳州市人民医院以疾病为链条重构服务体系,通过多学科深度融合打造“立体化诊疗矩阵”,让医疗服务从单兵作战转向学科协同。

医院创新实施“技术总监”服务模式、建立消化病肝胆胰疾病诊疗中心,内外科主诊结对子,共同查房、协同诊疗,为患者提供精准化诊疗、全周期管理;口腔科首席专家团队模式则形成科主任领导下的“首席专家统筹引领、副首席协同助力、中青年医师实战成长”的协作机制,形成可借鉴推广的经验模式;35个MDT团队实现临床专科全覆盖,建立“多科联合会诊-跨科协同手术-全病程管理”机制,诊后随访患者满意度98%以上。
数智赋能再提速,诊疗便捷更贴心

走进柳州市人民医院,“全流程数字化”正渗透至就医的每个环节,医院始终以服务患者为核心,凭借充满温度的智慧医疗持续优化整个就医流程。积极打造5G+智慧赋能的“急救一体化”信息化平台,为急救体系架设贯穿全程的“信息高速轨道”;搭建手机端与自助机一站式预约服务平台,效率提高23%;“智慧医院”线上咨询、慢病复诊服务缩短患者就医半径,五星好评率保持95%以上;打破信息孤岛,顺利通过国家电子病历五级评审及互联互通四级甲等认证,为诊疗安全与效率提供坚实保障。

特别是今年以来,医院以“数据应用管理年”为抓手,深度拥抱人工智能+场景应用,《广西日报》《柳州日报》头版、人民网、学习强国陆续报道医院在DeepSeek本地化部署以及在放射影像方面的先行先试经验。本周,新上线的“柳小医智能平台”深度融合自然语言处理与多模态AI技术,应用贯穿医疗、健康、管理核心场景,帮助实现临床病历智能生成与全流程AI质控管理,提供健康管理精准方案干预策略,释放管理人力聚焦核心事务,全面提升管理效能。

流程再造“全贯通”,提升日间诊疗实效
针对“住院难、检查慢、康复长”等痛点,医院发起流程再造,通过预住院、日间医疗、全病程管理等创新模式,实现资源高效利用,满足患者更灵活、多元的就医需求。

“预住院”模式破解等床焦虑,例均缩短住院日1.86天;日间手术覆盖60余个病种,如乳房良性肿瘤、腹股沟疝修补术等实现“当天手术、次日出院”;肿瘤日间病房实现化疗24小时内完成,配合医保异地直接结算,解决了上班族“治疗-工作”冲突难题;随访中心跟进患者康复,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,实现“治疗高效化、管理全程化”。
医疗创新,始于对患者需求的深度洞察,成于对医疗本质的执着坚守。医院服务模式创新,每一步探索都紧扣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初心,医院将继续深化“破壁融合”理念,探索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模式,以创新为墨,以民生为纸,书写健康中国的生动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