抢天时!夏至养阳黄金期启动|三伏前囤足阳气,今冬少生病!

发布日期:2025-06-21

来源:

点击数:

今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,标志着盛夏的正式开启。作为一年中白昼最长、阳气最盛的时节,中医理论认为此时人体阳气外浮,阴气内伏,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,以“养心健脾、清热祛湿”为要。今天,柳人医中医科医生为大家带来一份夏至养生指南。

饮食调养:清心泻火,健脾祛湿

夏至后暑热渐盛,人体易出现心火亢盛、脾胃虚弱的症状。饮食应以“清补”为主,多食用苦瓜、冬瓜、绿豆等甘寒清暑之品,搭配薏米、赤小豆、扁豆等健脾利湿食材。

推荐两款时令药膳:荷叶莲子粥(鲜荷叶1张、莲子30克、粳米100克,可清心解暑);冬瓜薏米老鸭汤(冬瓜500克、薏米50克、鸭肉300克,能健脾祛湿)。同时需注意,冷饮虽可解一时之热,但过量易损伤脾胃阳气,导致腹痛腹泻,建议以常温饮品为宜。

起居有常:夜卧早起,午间补眠
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夏三月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。”夏至后昼长夜短,可适当晚睡(不超过23点)以顺应阳气生发,但需坚持早起(5-7点)以接收天地清气。

午间小憩20-30分钟至关重要,既能弥补夜间睡眠不足,又可缓解暑热导致的头晕乏力。需警惕空调病,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7℃,夜间睡眠时应护好腹部,避免寒邪直中脾胃。

情志调护:静心养神,戒躁戒怒

高温易使人烦躁不安,中医称之为“情志过极伤脏腑”。心火旺盛者易出现口舌生疮、失眠多梦,可通过书法、冥想、太极等方式静心养神。

建议每日午时(11-13点)静坐闭目养神10分钟,此时心经当令,静养可助心气平和。若遇烦心事,可按揉内关穴(腕横纹上2寸)或劳宫穴(握拳中指尖所指处),能起到清心火、安心神的作用。

专家提醒:冬病夏治正当时

夏至后进入“冬病夏治”最佳时期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、过敏性鼻炎、关节冷痛等虚寒性疾病者,可于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、艾灸等疗法,借助自然界阳气充盛之势,温补阳气、散寒驱邪。具体治疗方案需经中医师辨证后实施。

天人相应,顺时养生。夏至养生重在调和阴阳,通过科学饮食、规律作息、调畅情志、适度运动,可助机体安然度夏。若出现持续低热、心悸胸闷等中暑先兆,应及时就医,切勿延误病情。

关闭

©版权所有 2020  柳州市人民医院    技术支持:博达软件   管理登录

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98号    桂ICP备06011751号-1

快速服务热线(咨询、投诉、建议):0772-3612345    邮编:545006    地址:广西柳州市文昌路8号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