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例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落地!柳人医全力守护“银龄”群体高质量晚年

发布日期:2025-04-26

来源:

点击数:

“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手术,我丈夫做完后情况改善不少,所以我想为广大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提供一些帮助和勇气。”4月23日,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里,照顾好刚做完双侧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的丈夫,王女士(化名)对医生说道。

为夫寻医,不放弃任何希望

阿尔茨海默病就像“记忆的橡皮擦”,全球约5000万患者饱受其苦。在中国,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,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5%,且呈现年轻化趋势。传统治疗手段多以药物延缓病程,但对中晚期患者效果有限。

王女士的丈夫现年70岁,已患病五年,期间王女士带他辗转多家医疗机构求医,但收效甚微。丈夫过去一直身体硬朗,对工作尽职尽责,可不幸患病让他失去了最宝贵的记忆,不认识家人、出门容易迷路、以前会做的事现在不会做了......“只要有一点希望,我都会带他试一试!”王女士说。

“我一直在关注你们,看到你们成功开展第一例手术的报道后我就下定决心,做这个手术!”2025年3月26日,柳州市人民医院开展全市首例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,看到术后精神状态日渐向好的病友,王女士看到了希望。

术前严筛,术中精细建通道

8B9ED

经过PET-CT影像学评估、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多学科会诊,医院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团队确认患者虽属重度阿尔茨海默病,但无严重基础疾病,符合手术指征。

手术过程中,神经外科主任叶远良博士、蓝天才副主任医师团队在放大25倍的手术显微镜下,寻找着颈部深部直径仅0.3毫米的淋巴管,以“端侧吻合”技术将淋巴管与颈外静脉分支连接,重建脑部代谢废物清除通道。

70868

“手术难点不仅在于操作精度,更在于对颈部解剖结构的精准掌握。”蓝天才副主任医师补充,“我们采用改良吲哚青绿淋巴荧光显影技术,术中实时观察淋巴回流情况,确保吻合口通畅。”

持续守护“银铃”高质量晚年

“吃早餐的时候,他的笑容很好,眼神也明亮多了。”4月23日,叶远良主任带队查房时,王女士难掩欣喜,“刚才我唱歌给他听,他还说‘好听’!”。手术的成功实施,也为王女士一家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
464A4

一个月后,王女士的丈夫还需要再次回院复查、接受进一步的的康复治疗。“手术并不是一劳永逸,医院还会持续对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动态监测与干预,实现更精准的治疗方案调整。”医院高级认知障碍中心专家张欣主任医师说。

面对老龄化社会挑战,柳州市人民医院主动拥抱技术革新,率先突破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瓶颈。侧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的再度成功,不仅为患者家庭重燃希望,更为神经退行性疾病诊疗提供了新选择。医院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,以技术为支撑,助力“银龄”群体拥抱高质量生活。

柳州市人民医院记忆门诊设在二楼内科B区18诊室,预约方式:“智慧医院”小程序→预约挂号→专病门诊→记忆门诊→选择医生

369FF

关闭

©版权所有 2020  柳州市人民医院    技术支持:博达软件   管理登录

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98号    桂ICP备06011751号-1

快速服务热线(咨询、投诉、建议):0772-3612345    邮编:545006    地址:广西柳州市文昌路8号

Baidu
map